首页 - 顺口溜大全 >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

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

发布日期:2023-06-28 03:15 来源:海子

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响然,奏刀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之会。

  文惠君曰:“嘻,善哉!技盖至此乎?”庖丁释刀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全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。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,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动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而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

  文惠君曰:“善哉!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

  “庖丁解牛”属于《庄子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故事之一。这当然首先因为它非常生动。“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”,庖丁解牛时的全身动作形容得非常具体而形象。“砉然”“响然”“然”,则刻画解牛时的种种听觉印象,尤其“奏刀”,将挥舞解牛刀的动作和声音合而为一,且领起下文“桑林”“经首”的音乐比喻,紧凑而无赘言,显示了很高的文字表现力。

  《庄子》中有许多涉及技艺的寓言故事,都很生动,而且深得其中的奥妙,“庖丁解牛”自不例外,庖丁对答文惠君的一番话便极为精辟。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全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”,从主观方面清晰区分了解牛技艺逐步纯熟的三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“所见无非全牛”,这还是初步的阶段,在解牛的庖丁眼中,牛还是一个庞然大物,有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。第二阶段是“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”,这是说眼光不再犹疑,而专注于所欲下刀的具体部分,“熟于筋骸之会,知其何处可断,虽属全牛,但见其支节分解”,也就是透过表面而深得解牛之关键了。

  这两个阶段的差别,成玄英《庄子疏》借修道以阐明:“初学养生,未照真境,是以触途皆碍”,“服道日久,智照渐明,所见尘境,无非虚幻”。见得“尘境”“无非虚幻”,也就是窥知真谛了。

  习艺过程中这种熟而生巧、专心致志的状态,《庄子》有深刻的领会,《达生》篇:

  仲尼适楚,出于林中,见痀偻者承蜩,犹掇之也。仲尼曰:“子巧乎!有道邪?”曰:“我有道也。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,则失者锱铢;累三而不坠,则失者十一;累五而不坠,犹掇之也。吾处身也,若蹶株拘;吾执臂也,若槁木之枝;虽天地之大,万物之多,而唯蜩翼之知。吾不反不侧,不以万物易蜩之翼,何为而不得!”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,其痀偻丈人之谓乎!”

  “痀偻者”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,一方面熟能生巧,一方面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”,达到“承蜩犹掇之”的境界。后一方面,痀偻者自己形容说是“虽天地之大,万物之多,而唯蜩翼之知,吾不反不侧,不以万物易蜩之翼”,也就是他的精神完全聚集在蜩翼上,此外所有的天地万物都不在其关注视野之中,这不正类似于庖丁之“未尝见全牛”吗?“方今之时”是第三个阶段,“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”,成玄英《疏》曰:“既而神遇,不用目视,故眼等主司,悉皆停废,从心所欲,顺理而行。”这时,外在客体的种种都不构成限制而不必萦心了,也可以说达到了完全自如自由的境地。

  这最后的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,其实并非绝对自我的,而是所谓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,那个“规矩”还是存在的,只不过主体对之了然于心,甚且与之冥合为一,它也就似乎不构成限制了。这从文中“依乎天理”“因其固然”,可以得到印证。“天理”“固然”,在庖丁解牛的具体境况里面说,就是牛的本来天生的肌理、骨架,所谓“大郤”“大窾”“技经肯綮”之类。如果能够依照这些肌理、骨架“奏刀”,则不会有“横截”“妄加”的情况,“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”,刀自然可以“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”。

  如果说寓言是“藉外论之”,那么,庖丁解牛的故事只是所“藉”之“外”而已,并非本旨;本旨是“养生”要义。庖丁自谓解牛有更高于“技”的“道”,透露出解牛技艺中包含着更深的意味;文惠君“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”,更表明解牛的经验、心得可以横通于养生。论其要点,即在“依乎天理”“因其固然”,则“游刃有余”数语,陈碧虚的理解大体是恰当的:“解牛者,观其空隙之处,游刃舞蹈,以全妙技;养生者,岂不能避患深隐,保形不亏,以全天真乎?”趋避祸害,游走在种种限制和障碍之间,走出一条保守形神不亏的道路,这和庖丁解牛之道,是相同的。从这个层面上来看,“天理”“固然”就具有超越牛之肌理、骨架的具体所指之上的意义,它指向天道自然。在《山木》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清楚表达:

  庄子行于山中,见大木,枝叶盛茂,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。问其故,曰:“无所可用。”庄子曰:“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。”夫子出于山,舍于故人之家。故人喜,命竖子杀雁而烹之。竖子请曰:“其一能鸣,其一不能鸣,请奚杀?”主人曰:“杀不能鸣者。”明日,弟子问于庄子曰:“昨日山中之木,以不材得终其天年;今主人之雁,以不材死;先生将何处?”庄子笑曰:“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。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,故未免乎累。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,无誉无訾,一龙一蛇,与时俱化,而无肯专为;一上一下,以和为量,浮游乎万物之祖;物物而不物于物,则胡可得而累邪!此神农、黄帝之法则也。若夫万物之情,人伦之传,则不然。合则离,成则毁;廉则挫,尊则议,有为则亏,贤则谋,不肖则欺,胡可得而必乎哉!悲夫,弟子志之,其唯道德之乡乎!”

  人们对此节的深刻印象往往在所谓“处乎材与不材之间”。以树为喻,《庄子》中屡屡可见,多强调不材得尽天年,如《人间世》的“匠石之齐”与“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”两节即是。然而单纯强调“不材”似有偏颇,只是从特定的角度展开的论说。《山木》篇的这一节文字,在“材”与“不材”之间做了辩证,如同《人间世》“不材”的根本意义在可以保全自己、尽其天年,《山木》篇或“材”或“不材”也是为了保全自我,是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在不同处境下的不同表现。然而,更重要的是,“材与不材之间”并非《庄子》的根本抉择,文中明谓“似之而非也,故未免乎累”;真正从根本上保全自我的路径是“乘道德而浮游”,“浮游乎万物之祖”,也就是与天道自然同其浮沉,融合为一。显然,《山木》此节的意思,与《养生主》“缘督以为经”的行于中道、“循虚而行”之义,确可相互沟通。

  庄子(公元前369-公元前286年),名周,汉族,宋国蒙(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)人,战国时期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,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,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,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。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,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。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。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“老庄”。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,被思想学术界尊为“老庄哲学”。代表作品为《庄子》以及名篇有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等。

文言文‖《庖丁解牛》原文及译文/注释

庖丁解牛

  (先秦)庄周

  原文:

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向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之会。

  文惠君曰:“嘻,善哉!技盖至此乎?”

  庖丁释刀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,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,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,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动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

  文惠君曰:“善哉!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

  译文:

 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。手接触的地方,肩膀倚靠的地方,脚踩的地方,膝盖顶的地方,哗哗作响,进刀时豁豁地,没有不合音律的:合乎(汤时)《桑林》舞乐的节拍,又合乎(尧时)《经首》乐曲的节奏。

  梁惠王说:“嘻,好啊!(你解牛的)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?”

 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:“我追求的,是道,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。起初我宰牛的时候,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;三年以后,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。现在,我凭精神和牛接触,而不用眼睛去看,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。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,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,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,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,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,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,更何况大骨呢!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,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(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);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,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。如今,我的刀用了十九年,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,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。那牛的骨节有间隙,而刀刃很薄;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,宽宽绰绰地,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!因此,十九年来,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。虽然是这样,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,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,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,视力集中到一点,动作缓慢下来,动起刀来非常轻,豁啦一声,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,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。我提着刀站立起来,为此举目四望,为此悠然自得,心满意足,然后把刀擦抹干净,收藏起来。”

  梁惠王说:“好啊!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,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。”

  注释:

  庖(páo)丁:名丁的厨工。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。

  文惠君:即梁惠王,也称魏惠王。

  解牛:宰牛,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。

  踦(yǐ):支撑,接触。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。

  砉(huā)然:象声词。砉然,皮骨相离的声音。向,通”响“。

  騞(xū)然:象声词,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。

  桑林: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。

  经首:传说中尧乐曲《咸池》中的一章。会:指节奏。以上两句互文,即“乃合于桑林、经首之舞之会”之意。

  嘻:赞叹声。

  盖:通“盍(hé)”,何,怎样。

  进:超过。

  官知:这里指视觉。神欲:指精神活动。

  天理: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。

  批大郤:击入大的缝隙。批:击。郤:空隙。

  导大窾(kuǎn):顺着(骨节间的)空处进刀。

  因:依。固然:指牛体本来的结构。

  技经:犹言经络。技,据清俞樾考证,当是“枝”字之误,指支脉。经,经脉。肯:紧附在骨上的肉。綮(qìng):筋肉聚结处。技经肯綮之未尝,即“未尝技经肯綮”的宾语前置。

  軱(gū):股部的大骨。

  割:这里指生割硬砍。

  族:众,指一般的。

  折:用刀折骨。

  发:出。硎(xíng):磨刀石。

  节:骨节。间:间隙。

  恢恢乎:宽绰的样子。

  族:指筋骨交错聚结处。

  怵(chù)然:警惧的样子。

  謋(huò):象声词。骨肉离开的声音。

  委地:散落在地上。

  善:通”缮“,修治。这里是拭擦的意思。

  养生:指养生之道。

文言文‖《庖丁解牛》原文及译文/注释

  相关成语:

  ①游刃有余: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,做事轻而易举。

  ②目无全牛: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,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。

  ③踌躇满志:文中是悠然自得,心满意足的意思。踌躇,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。踌躇满志,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。

  ④切中肯綮:切中,正好击中. 肯綮,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,比喻最重要的关键.

  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,方向准,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,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。

  ⑤批郤导窾——批:击;郤:空隙;窾:骨节空处。从骨头接合处批开,无骨处则就势分解。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,顺利解决问题。

  ⑥新硎初试——硎:磨刀石;新硎:新磨出的刀刃。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。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。亦作“发硎新试”。

  ⑦官止神行: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。

  ⑧庖丁解牛: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

  ⑨善刀而藏:善:拭;善刀:把刀擦干净。将刀擦净,收藏起来。比喻适可而止,自敛其才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温馨提示:顺口溜训练营(www.sukou6.com)为大家提供顺口溜大全,包括搞笑顺口溜,骂人顺口溜,英语顺口溜,儿童顺口溜和安全顺口溜等各种经典顺口溜,不仅押韵好记还非常精辟,想学习顺口溜,练副好口才,就上顺口溜训练营,您的不二选择!

标签: #

上一篇:抖音潮伤感句子(抖音文案)

下一篇:没有了

相关文章

  •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

  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

    大秦出六世明君,由始皇帝完成大一统,惜仅历经两世。而《过秦论》是贾谊的代表作,全文以多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,故名为《过秦论》。主要是总结秦快速崩塌的历史教训,以作

    2023-06-28

  • 氓原文及翻译

    氓原文及翻译

    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送子涉淇,至于顿丘。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。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。 乘彼垝垣,以望复关。不见复关,泣涕涟涟。既见复关,载笑载言。尔卜尔

    2023-06-28

  •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

   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

    庄子的哲学是在老子的道和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他将老子的道论、天道观和辩证法思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庄子的前面有老子,但庄子的身后,再也无道家学者

    2023-06-28

  •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

   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

    《岳阳楼记》 一、作者简介 范仲淹(989-1052),字希文。谥号文正,史称范文正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,相当于副宰相。有《范文正

    2023-06-28

  • 师说原文及翻译

    师说原文及翻译

    《师说》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(公元801公元802年),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。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,发现科场黑暗,朝政腐败,吏制弊端重重,当时的上层社会,看

    2023-06-28

  •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

  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

    寡人之于国也 (先秦)孟子 原文: 梁惠王曰: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;河东凶亦然。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邻国之民不加少

    2023-06-28

  •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

   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

   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上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苏东坡这篇《赤壁赋》,而且需要全文背诵,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就此打住,今天我们并非是背诵

    2023-06-28

  • 野望原文及翻译

    野望原文及翻译

  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 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 。 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 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,首先要建立在对作品及其作者时代背景了

    2023-06-28